放学高峰时段的新复兴初级中学门口,人头攒动 、车水马龙,靠近校门的甜爱路上有个公交站点 ,公交车、私家车、网约车 、非机动车交织、拥挤在一条车道上。
同一时段,怀德路上的上海市十五中学门口也很拥堵,学校对面是80路、960路始发站 ,4辆公交车依次停在路上,占了一半道路 。
校园周边的道路拥堵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甜爱路 、怀德路是市人大代表许丽萍、温静观察分析的两个样本。家长们担心上下学高峰时段孩子们的交通安全问题,希望搬迁、调整公交线路 ,附近居民们则希望保留。
这些路段反映的诉求如何平衡?学校门口的交通堵点该如何破?
现场:学校门口就对着公交站点
高峰时段的校门口是什么状况?记者近日分别探访了这两处 。
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东南门位于甜爱路、四川北路交叉路口。16时40分许,学校门口已经来了不少家长,几位交警正在校门口维持秩序。记者注意到 ,甜爱路靠近校门的一侧停满了非机动车,另一侧则是排成长队的机动车,这让本就不宽的甜爱路变得更窄 。家长们拿着雨具在门口等候 ,学生陆陆续续从校门走出来,周边不断有公交车 、私家车、网约车、摩托车经过,学生过马路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危险。
甜爱路上的公交站点停靠8条线路,离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不到50米。王海燕摄
甜爱路宽约13米 ,其中车行道宽7米,是一条单行道 。记者沿着马路往北走50米左右,看到一个大的公交站点 ,停靠8条公交线路,分别为103路 、167路、21路、47路 、597路、854路、939路 、962路,分属上南公交、巴士1、巴士4三家公司管理。站前等候着四五位乘客 ,或坐或站。不多时,21路 、167路、939路、854路公交车接续到站,排成一条长龙 。乘客吴先生告诉记者 ,这里频繁出现3条及以上线路公交同时到站的现象,最高峰时甚至有7条线路公交同时到站。这时就会形成驻车道路断面,造成封堵式堵塞 ,也会连带影响学校那边的人流、车流。
怀德路上的上海市十五中学的情况要更特殊一些,学校对面的公交站点虽然只有80路和960两条公交线路,但这里是始发站 。记者看到,站点前四辆公交车依次排开 ,遮住了公交站点,也将狭隘的马路占去一大半。
怀德路的另一侧,十五中学校门右边是一长排正在等候的私家车 ,电瓶车 、摩托车等混杂两侧。16时50分许,学生们三三两两从学校出来,有的还拖着一个书包拉杆箱 ,从马路这头穿到那头。一位居民抱怨道:“公交车、私家车各占了一条车道,一条马路基本就‘废’了 。 ”在校门口等候的一位家长说:“经常看到学生随意过马路,车辆也不让人 ,挺危险。”
上海市十五中学对面就是80路和960路公交始发站。王海燕摄
过了片刻,停靠在站点的80路公交车开始启动 。车站前稍微空出一片地方,没过多久 ,又一辆公交车补上来。市民陆先生说,“好在学生们不是集中放学,不然这地方更拥堵。”
分析:公共交通要兼顾不同利益群体
校园门口公交站点太靠近,线路太密集 ,对学生出行造成影响 。一些家长希望能够重新规划学校附近的公交路线和站点位置,以缓解拥堵现状。
“上海市十五中学老师及学生家长,很担心上下学高峰段的学生安全问题 ,他们希望学校正对面的公交始发站尽快搬迁。”许丽萍代表说,自2022年起,杨浦区人大代表就听取周边居民以及学校师生的意见 ,并实地考察了80路和960公交车终点站,连续三年提交代表建议,建议将该站点移位或重新规划路线设立站点 。
为此 ,杨浦区人大于去年11月就怀德路问题组织“人人议事厅 ”活动,议题就是“1座中学、2个公交终点站 、3个小区齐聚8米双向马路,交通堵点如何解” ,邀请各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时讨论一大争议焦点,即不同主体的需求矛盾。”许丽萍当时也是受邀代表 。活动现场不少家长代表主张能移除公交站点,但有老年居民抢过话筒说:“我不太建议把车站移走,虽然附近有地铁 ,但对老年人来说,公交卡可以免费乘,不能因为小孩子把老年人的权益剥夺掉 ,毕竟我们这是老年社区。 ”
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大门口甜爱路上停靠的私家车。王海燕摄
老年居民的诉求是否合理?记者注意到,上海市十五中学周边分布怀德路287弄小区等3个居民小区,公交站是居民出行的基本交通需求之一 ,杨浦区建管委曾连续两年针对附近居民对960、80路公交站取消的意愿做了排摸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居民不同意取消公交站。“居民们认为,搬迁公交线路的始发站可以 ,但需要保留此处的公交站点 。”许丽萍说。
甜爱路上的新复兴初级中学也有同样的困恼,一些家长建议能够分流一些交通公交线路。温静代表建议,在满足市民乘车需求和符合道路交通容量的情况下 ,将甜爱路四川北路公交站点中的939路站点移除,其余路线站点分流迁移至四川北路南北向、东西向路段,“这样既可以减轻校园门口的交通压力,也可以为北部商圈引流 ,激发区域活力” 。而学校周边不仅分布着17个居民区的出入口,也分布有商家店铺 、公司企业等,甜爱路还有“上海最浪漫的马路 ”之称 ,主打甜蜜IP,不少游客专门乘公交前来观光打卡,居民、游客对公交站点都有需求。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鲜明的公益属性 ,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要兼顾不同利益群体。”许丽萍认为,校园门口公共交通涉及不同群体难点 ,要想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需要各方共同寻策 。“当时大家讨论的结果是,在怀德路继续保留960、80路公交站站点 ,并在周边区域设置一个集约式公交始发站,这是相对令各方满意的方案。但遇到的困难是,周边可能建造集约式站点的用地面积不符合上海公交场站规划用地及建设标准规定的要求。”
对策:排摸类似案例,梳理共性问题
“公交线路是否应该移除 、站点是否应该搬迁 ,这需要做一个风险评估 。”许丽萍认为,中学周边的道路拥堵情况,涉及城市规划、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等多个层面。应从“以人为本 、安全为先 ”的角度 ,重视区域公交站点网络的建设,针对特殊路段面临的困难,加快优化站点布局很有必要性 ,“而不是等到发生安全风险事件再去反思与改进。”
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正在调研论证相关可能性 。而站点无论是搬迁还是取消,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下我们要做的是加强城市治理的精细度 ,通过政府、社区、学校共治和自治,最大限度缓解学校周边拥堵问题和安全隐患。”
如何加强学校周边共治与自治?一些代表给出对策,比如上下学时段安排交警或者交通协管员 ,加强对学校周边的交通疏导,确保车辆有序通行和停放。市人大代表张华提出,错峰放学时段适当延长,“各个年级可以实行 10—15分钟的错峰时间 ,目前仅5分钟的错峰时间,交通压力太大 。 ”他建议,学校可以考虑对不同年级进行错峰放学安排 ,以减少同一时间的交通压力和停车需求。
事实上,无论是十五中学、还是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都在优化交通疏导。记者看到 ,十五中学的老师轮流在门口执勤,校门口有交警 、保安维护通行秩序,学校周边还增加了可用于接送学生临时停放的道路 。学校针对校门口交通状态还作了调查问卷 ,大多数家长表示,“尽管马路拥堵,但在交警和协管员的严格管理下 ,交通状况当下还是令人满意的”。
威海路上的民立中学校门口,交通协管员在维护秩序。王海燕摄
威海路上的民立中学也是一个案例,离校门不到50米就有一个公交站点,49路、23路在此停靠 ,马路另一边是威海路幼儿园,也与公交站点毗邻,这条路上还分布了不少商家企业 ,机动车、非机动车时不时穿行而过 。为了保障交通安全,上学 、放学高峰时段,民立中学门口都有交通协管员在一旁疏导 ,引导学生安全过马路。校门口靠近马路处竖着一排隔离桩,学生们不是扎堆放学,而是分批出校门 ,这就减轻了交通压力。
“这些路段反映的诉求,是城市更新中历史遗留的问题 。”在许丽萍看来,上海应该还有不少学校面临类似的堵点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排摸中心城区的类似案例,听取多方诉求,梳理其共性问题。
她认为,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道路资源有限 ,各类需求叠加,应从“城市更新、精细管理 ”的维度,研究制定公交集约化站点的建设标准。要在交通安全、道路通畅 、社区交通出行便捷中找到综合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