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现1例复阳患者/沈阳通报1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复阳
5
2025-11-27
患者治愈之后不一定是绝对安全的,但也不必过于恐慌。针对多地出现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测试复阳的情况,确实引发了公众对于治愈患者安全性的担忧。然而,通过专业分析和实际案例,我们可以对此进行更为理性的判断。首先,复阳现象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复发或再次感染。
两例复阳病例出现,我个人觉得对后续治愈的人影响还是会有的,不过目前监控的情况下,即便是新冠肺炎病例治愈之后,出现复阳的情况,好像也并不具有传染性。当然,这只是短时期内的监控成果,介于印度已经出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我们在应对疫情上面还是要谨慎再谨慎。
总结:综上所述,新冠病人治愈后核酸复阳的传染性较低或几乎没有传染性。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复阳患者体内病毒毒性低或已死亡;复阳现象可能与核酸检测的假阳性有关;相关研究发现复阳患者未出现症状且未传染他人。因此,在面对复阳病例时,应保持科学态度,不必过度恐慌。
康复后的传染性转阴后无传染性:新冠阳性转阴后马上就不会传染给人,因为转阴即代表临床治愈。但要注意,不排除患者假阴性的可能,此时仍有传染力。复阳或再次感染者有传染性:新冠阳性患者如果治愈后复阳或者再次感染,还是会传染别人。
1、“阳康”后3—6个月内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较低,短期内感染同一变异株的可能性较小,但存在二次感染的可能,需采取预防措施。
2、定义:彻底康复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通常由不同毒株引起。特征:有症状,核酸CT值低(病毒载量高),具有传染性,可能发生在康复后1个月以上。判断依据:若康复后超过1个月核酸再次阳性,再感染可能性较大。二次感染的高危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人:免疫系统退化,康复后保护力维持时间短。
3、新冠阳了的人治愈后仍有再次阳性的可能。具体情况如下:多数人短期内复阳风险较低:首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人体免疫系统会针对病毒产生特异性抗体,包括IgM和IgG。这些抗体在感染后数周至数月内可有效中和病毒,降低再次感染风险。
1、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涂远超表示,目前暂未发现“复阳”患者传染人的现象。“复阳”患者管理措施有症状患者:由接诊医疗机构通知“120”转运至定点医院(如金银潭医院、市肺科医院)治疗,再次达到出院标准后出院,并进行2周隔离康复观察。
2、假的。据武汉市卫健委官网消息,8月13日,网传“汉兴街新华家园社区有个爹爹新冠复阳了(双阳),新闻还未公布”,经江汉区卫健局、区疾控中心核实,此信息不实,纯属谣言。
3、复阳确诊病例不算新增病例。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涂远超指出,“复阳”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纳入确诊病例上报,因此复诊时不再作为新增确诊病例重复上报。对于复诊中发现核酸检测“复阳”的病例,有症状的患者会被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无症状的患者则会被转运至集中隔离康复点进行观察。
4、多数“复阳”患者无症状,仅极个别出现肺炎进展,病情稳定。应对措施:科技部正支持研发高敏感性检测方法,以降低漏检风险;对“复阳”患者需密切监测,研究其病因(如免疫功能问题或初始检测误差),为后续防控提供依据。
5、复阳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 在解答“复阳”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问题时,涂远超表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对“复阳”患者监测情况及专家初步研究来看,目前暂未发现“复阳”患者传染人的现象。
1、复阳原因分析:技术限制:虽然病例的检测呈阳性,但从技术上很难区分是活病毒还是死病毒。病毒特性:新冠病毒是新病毒,其在肠道、下呼吸道停留的时间尚不明确,可能导致复阳现象。密切接触者情况:与复阳病例密切接触的104人检测均为阴性,且未出现症状再次加重的情况。
2、复阳原因与技术限制李粤平强调,当前检测技术无法明确复阳样本中的病毒活性。例如,患者粪便中可能携带病毒,但无法判断是存活病毒还是残留的病毒核酸片段。这一技术瓶颈导致难以评估复阳患者的传染性,需持续保持警惕。
3、患者个人恢复速度:新冠肺炎的恢复速度因人而异,尤其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如肥胖症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他们的恢复速度可能更慢。在恢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间歇性排毒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复阳的原因之一。病毒残留:新冠病毒可能会存在于人体的多个部位,包括肠道。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