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五号线9位遇难者在失联前的最后一刻,大多处于洪水快速上涨、逃生受阻的危急状态,部分人员曾尝试联系家人或传递信息,但最终因水流湍急、通信中断等原因未能脱险。 以下是具体信息整理:张挽月(27岁,药店销售员)失联前,她与丈夫一同乘坐地铁回家。上车后,两人原本坐在一起,但洪水涌入后水位迅速上涨,逃生过程中因水流湍急被冲散。
沙涛妻子认为郑州地铁在此次事件中存在重大失误,具体质疑点如下:前期防汛预备工作不到位:部分地铁线路已经进水,但5号线却仍在正常运营,未及时采取停运等防范措施。发现进水后未及时疏散乘客:在发现地铁进水后的长达一个多小时时间里,没有及时疏散乘客逃生,导致乘客在地铁里临时停车,车内不断进水,水位升高。
沙涛家属的期盼:沙涛的父亲在得知儿子失联后,骑着电动车赶到沙口路站等待。他眼眶发红,双手握拳忍住了泪水,表示原本还有一站儿子就要到家了。沙涛的妻子也在焦急地等待,希望能尽快得到丈夫的消息。
沙涛遇难者家属认为地铁存在不可推卸责任 沙涛遇难者家属发文质疑郑州地铁在这一次事故当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前期的防汛工作没有做到位,而且当洪水来临的时候,郑州地铁并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疏散措施,让地铁里面的乘客及时疏散逃生,发生事故之后也没有及时上报。
实际上,失联的人员芦笛、肖捧捧、邹德强、原钰凯、沙涛等多人已经在网上发起呼救,但是地铁救援的大门已经关上了。特别是邹德强的妻子从上海到郑州寻找丈夫,邹德强的同事也证实亲眼看到包括邹德强还有三位男士在隧道中被冲走,相关部门依然置若罔闻。
地铁5号线的遇难者里,有一个名叫沙涛的。失联的那几天,他的妻子也是全网的寻找丈夫的消息。“认识十几年了,第一次,六天了我们之间断了联系。”那几天对沙涛妻子来说无比漫长,她表示好累。但是她也没有等到自己的丈夫回来。
月20日,受郑州暴雨影响,积水灌入郑州地铁隧道,其中地铁5号线多名乘客被困。救援人员随后疏散群众500余人。7月22日,一位白女士从上海赶来。她表示,自己的丈夫邹某从上海到郑州出差,当时就在列车内,如今仍处于失联状态。

1、在河南郑州遭遇的千年一遇特大暴雨中,郑州地铁5号线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这场暴雨的极端强度导致雨水倒灌进地铁站,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地铁5号线的一趟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被迫停运,车上千余名乘客经历了长达120分钟的惊魂时刻。
2、7月20日,李萍安目击了她在郑州26年来未见过的暴雨——水流冲出窨井盖高达一米多。 通常30分钟即可乘坐地铁到达家的李萍安,在最深水位达到胸口的车厢内被困了四个多小时。 当日下午4点半,李萍安接到提前下班的指示。公交服务已停摆,查看郑州地铁官方微博后,她决定乘坐地铁5号线回家。
3、当天下午4点半左右,李萍安接到单位通知提前下班。当时公交已经停运,她查看了郑州地铁的官方微博,地铁5号线尚未发布停运公告,于是决定坐地铁回家。起初,李萍安没有察觉到异样,上车的中央商务区站也并未积水。只是地铁在沿路站点停靠的时间略久:在黄河路停了十多分钟,在海滩寺又停了几分钟。
4、月20日,郑州遭遇极端暴雨天气,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被困,引发广泛关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宗先生经历了四个小时的艰难寻找,最终在地铁5号线里找到了被困的妻子。
郑州7月17日出现的罕见暴雨,导致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周边区域严重积水,暴雨雨水倒灌入地下隧道和5号线列车内,乘客被困车厢。救援人员迅速抵达现场,于7月21日03时10分,地铁隧道内被困人员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此次事件共疏散群众500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送医。以下是一位被困人员的口述。
法律分析:郑州市突降罕见特大暴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一列车迫停,500余名乘客被困。
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常见因素: 设备设施检修维护 地铁线路常规维护是停运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北京地铁5号线曾因信号系统升级在2023年4月暂停部分夜间运营,此类维护通常提前在“京港地铁”公众号发布公告。检修周期一般为3-6个月,涉及轨道探伤、供电设备更换等核心技术环节。
疫情管控。郑州地铁5号线是一个地铁线路,其12月4日不开门是因为受到疫情管控,导致的停运。郑州地铁5号线,是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第四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于2019年5月20日开通运营。
在探讨郑州地铁在天气恶劣条件下是否应该依规及时停运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回顾2021年7月20日郑州地铁5号线发生的隧道洪灾事件。这场灾难造成了12人罹难,5人受伤的严重后果,与郑州城市轨道公司有关领导没有及时依规停运地铁有直接的关系。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